行走•在南京_默默的青涩哀愁_奇书网
返回

默默的青涩哀愁

首页
行走•在南京(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静寂湖面,雨雾未散,格外氤氲朦胧。偌大的公园游人不多,只疏疏的几个。微风蝉鸣,静得仿佛能听见踱步的声响。时而会有不知名的鸟儿的啁啾,从蓊郁的密林中传来。虽然看不见她们,可能感觉到她们的快乐,也许六百年前的她们就是这么快乐吧。六百年,在这里,真的能感觉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随便指一株湖畔挺立的松柏可能便是百年古木,他们没有被挂上铭牌接受特殊照顾的待遇,在这里,这样的树太常见了。

看见一株只剩下清晰枯筋的爬山虎,像瘦骨嶙峋的苍老的手紧紧拥抱古老的墙。她不愿分离,不,是走到尽头仍不放手的执着。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这屹立了六百年的古城墙跟前。不止有枯死的枝,更有一边盎然生意的爬山虎,碧绿生青。像精细的香云纱衣贴在硬朗的古墙一侧,相得益彰。突然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话,君当如磐石,妾当为蒲草,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六百年的守候,六百年的痴缠,六百年的相伴,感动已经那么苍白……

历史的厚重感,霸道地充斥眼帘。巍峨的城墙苍老但绝不丑陋,他们极有尊严的坚守,哪怕城内的高楼迅速的崛起,高傲的睥睨,却始终撼动不了他们在江南诸地中少有的深沉厚实的位置。

虽然见识过中华门城堡恢宏的城墙,再在这里看到这将近三十米高的古墙,心中还是充满了敬意。直面历史不再是博物馆中观赏右军的《淳化阁帖》,也不像看到周秦汉唐文物时,精美却有种不真实的隔膜感――透明的玻璃终将与你的距离保持。

在这里,在你面前静静伫立的这青灰的墙上,你可以看见凹陷,你可以伸出手抚摸累累斑驳,用耳去倾听他们沉郁的呐喊!他们背负了风雨的痕迹,是岁月的脚步,是历史的年轮,默默看到了六百年前用来粘合的已经石化的糯米,七十年前用来保卫的嗜血的弹痕……

一切都过去了,就像湖上郁积的浓云倏忽散去,又像池畔的金莲几度开谢,一切都过去了。雨后,一池水格外清冽,几尾游鱼静静得伏在雨花石上,怡然自得。时有人声响起,惊得那一尾尾小鱼四散开去。搅起的波纹摇曳着古墙水中的倒影,恍若隔世。仿佛若有时光隧道的话,这里便是通道的入口。待那喧哗的游人走后,默默暗自庆幸,若非这一场阵雨,默默何其有幸可以这般赏鉴幽幽金陵?柔波婉转恍若佳人流转的眼眸,一颦一笑都摄人心魄,哪管千秋山河,只在意良宵一刻。江南,是佳人在水一方,是文人青衫泪湿,是小家碧玉,是名士风流,只有在这里,依稀仿佛看到了梦中的江南。

雨停半晌,纷扰卷土重来……

离开玄武湖,默默满无目的徜徉在古都的街市,突然想起曾经听过的一个故事:为了寻找最美风景的小老鼠的故事。小老鼠最后很快的找到了那株开花的树,却错失了沿途的美景,再也回不去了。算是童话,算是寓言,不论怎样,至少明白终点固然重要,过程也是行走的一部分。默默喜欢踏着那首歌,不快,但也不慢的走到目的地。

走得累了,正好有间精致的餐厅,外面起风了,默默推门而入找了个可以倚在角落通观大堂又靠窗的位子坐下。选书不如撞书。偶然的相遇未必需要十足的理由但却可以是一个很好理由的开始。

记得一度,一直以为生命匆匆数十载,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默默的目标是走到既定终点而非随心所欲方向难觅。渐渐,没有目的的行进别有翻滋味。那天听到电台里播报地震的消息,面对巨大的灾难,生命如此渺小。那些被夺走了鲜活生命的孩童多像刚刚张罗齐全还未开席的盛宴转眼都交给了阎王?凭什么知道所为的才是有意义的,而目下却是要为这“有意义”的前景牺牲?也许生活的真谛在于看到美好并非要驻足,而在于在当下,在心里一份温暖的回忆,收藏那份美好。也许再以后想起的时候,还会微微一笑,应该就是这句话“生活是要享受的。生命需要不同的体验”默默觉得有责任要让每一天都活得精彩。

不像后来,那时的默默经常倾听自己的心,虽然另一个自己常常会嘲笑默默的顾影自怜,但是――很平静。

那样一个烟雨缭绕的陌生城市的陌生餐厅,默默想起了某间经常光顾的意大利餐馆――餐厅不大但生意很好。小小的底楼想在高峰时候找到位子还不容易。默默喜欢二楼,虽然靠窗的精致差了很多,但是选一个靠窗最里的位子,背对着楼梯可以看见最少的人,在公共场合拥有最大的自由。

说不上很喜欢说不上别的,那里青涩的外地服务生和能干的上海老板还有不地道却也不难吃的西式餐店。没有特色价格也不贵。门前一只鱼缸不够大,不能演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后现代激情版,但增添了不小的情调。

默默就在那里挥霍许多个一小时或者一个下午、一个朋友或者一个人――似乎和很多人在那里聚首过了,某个晴朗的星期五的下午,和莎翁笔下的《威尼斯商人》还有拉马丁的格拉齐耶拉,又或者朋友如khadija,老余,簌簌。

生命就像一封主题自定义的邮件,写信人和收信人都是自己,只是是一个自己写给另一个驻在心里的自己。默默的信通常设定为无主题――无主题也许意味着没有中心的胡乱却又有些隐喻不堪言明,就好像没有题目的李义山。有多少时候,人可以有目的的过活?又有多少时候是没有目的的度日?

对于未明的远方,像雾中看不清的曼陀罗,似乎美丽,却又不知周围是否就是万丈悬崖?幽僻的小路总是长着荆棘薜荔,披荆斩棘可能找到盛放鲜花的宫殿,可能是狞笑女巫的洞窟。除了英雄,有多少凡人能全身而退?

默默喜欢行走

思南路弯曲而静谧,柔缓如汩汩溪涧。时间如果是流水,那么到了这里必然拐入一处河谷。风如果是猛士,到了这里也要百转千回。路上没有什么人,偶尔遇见的却可能是举起相机对着空中和树影拍照的路人。街边没有几间店,偶尔遇到可能是下午三点才慵懒开张的一间大学生酒吧。一瞥间,红红绿绿的不知是调出如珠宝色泽的美酒,还是街边廉价的彩灯。这个世界容不得人慢慢品,只让人有看一次的机会,却没有细细体会的时间。于是有了所谓的远处梦幻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没有仔细经历过整个过程,怎知道这惨淡的人生其实很美好呢?不然为何有这么多人不愿死去,嚷嚷着我要活下去呢?

走在市中心的马路默默从来不会感觉疲累,可以说默默有些迷恋行走的感觉,适巧又刚读了一篇讲述现代人越来越少有直立行走的机会的文章。

在行走的当口她感谢上苍赐予了健全的双腿自由前行,至少可以在游荡的时候欣赏沿途不算美妙却时刻变换的街景。至少在行走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一略而过,没有人比谁看得更清。至少。。。走路有步调、节奏,走路有同伴、独行,走路有方向、过程,走路有终点、沿途。似乎再复杂的生活情景都能从行走――这个人类从四肢并举到双腿直立的标志动作中找到对应的情景。

据说从不同的走路姿态可以看出人的性格,生活中不同的人在一定的时间里走路的姿势倒是固定的:比如常用形色匆匆来形容奔波的旅者,用闲庭信步来描述惬意的散人,小步方踱来剪影得志的权贵。只是现在工业化深刻的改变了生活,自由的行走似乎成了奢侈。

能走上茵茵绿草感受脚底的绵软么?能漫步秋浓林间听落叶的吟唱吗?能做的也许只有走在冰冷的水门汀上感受阳光从枯枝间洒下,以为是在温暖的自然的怀里,或者连走的机会也被剥夺,从汽车的玻璃中窥视不属于个人的天与地。

默默地mp3里总有这么几首歌不忍删去,倒不是有多么好听,而是总能勾起一些画面,一些动感的画面,好比《辛德勒名单》里唯一一抹跳跃的红色,在一片像蒙了灰的记忆里,鲜艳难忘。最近默默常常来回播放的是那首有些岁月的《突如其来的爱情》,那日在电台里偶尔撞见,手忙脚乱的,只用内录制式记录了一段。即便如此,亦觉得有种满足。虽然从没看过却对这段很好听的歌曲青睐有加――走路时踏着它的节拍,虽然脚步不是很快,但总能超过身边同行的路人,以致于后来常常会想:是他们没有节拍还是自己太过于自我?

相比之下,同样没有目的的游走,默默更喜欢初冬傍晚的绍兴路。那是一条静谧的小街,在热闹的商圈后显得清冷。两旁的梧桐蓊蓊郁郁,延展到路的尽头,拱起的树洞在街灯的掩映下,像通往梦幻过渡的冗道。而每到隆冬时节,街上的树光秃秃地伸向苍茫的天。树与树之间是一个个精巧的花坛,这个季节绽放着绚烂的蝴蝶兰,朔风起兮影凌乱,匆匆的路人来不及看一眼她们的娇媚便叫西风占了先。新开的花店在这静静的守候中日复一日。\');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