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生的帝国面临着人心不稳的现实问题。虽然正面的拿枪的分裂势力的进攻早已被征服了,但是并没有消除民众心里的隔阂,他们仍然停留在战国的割据分裂状态中。
他们仍然不甘心失败,他们又换了一种方式,变得更隐蔽,更具有破坏性,更加恶毒了。
帝国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这不是面对战争那样简单,这比真刀实枪的战争更为复杂、更加危险,局面更加严重。
人们的立场在发生着微妙的改变。民众们转而同情并与六国,与旧势力联手了,渐渐达成了默契。或者说,六国的势力在暗暗中不引人注目地进行操纵了,无辜的民众将被利用了。
面对关中地区日益严峻的政治形势,秦始皇召集王绾、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重臣谋议对策。“现在民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秦皇从桌头的竹简中抽出一卷调查报告,语调平静地说,“咸阳居民成分复杂,原住秦人比例已经下降,稳定成为当务之急。请各位畅言论议方略。”
老成持重的王绾说:民众的谣议是必然的,但是对于借此制造事端的行为,应当迅速查实,必须分清参与人的主从事实,有些人只是一些单一的想法和头脑的狂热,也有一些人是因为生活所迫,还有一些人是被强行卷入的。但是一小撮人可就复杂多了,他们是怀有目的的,是在蓄意制造混乱。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谣言的起因是原六国旧势力心存复辟的梦想,”尉缭激愤地说:“他们是一些自私自利的家伙,有利则争之,无利则远避。彼此有很深的猜忌。自以为是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因此他们都按照各自的方式做事,都在自己的心里打着小九九。”老国尉用力顿了顿手杖,“必须坚决予以镇压。”
顿弱接着说:这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为了保存自己,就可以出卖别人。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可以被收买的。他们把出卖别人当做换取自己苟活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们不妨将计就计,对他们进行收卖、渗透,看看这些人的后面都有些什么势力。
姚贾说:现在的应对方法是,引而不发,置之不闻不问,直到让所有公正的人都看清是什么人在蓄意制造事端,然后我们再做出猛烈的还击,一举清洗干净,从而取得帝国的长治久安。
李斯沉思着说:采取的行动,应该有针对性,分清盲从的民众与敌对分子。局势还不明朗,需要密切关注,紧紧盯住幕后的黑手,而不是杜绝人们说话。就让他们表演吧。
秦始皇帝从几案后面站起身来,看着大家说:应该把即将到来的攻势与帝国的各种问题联系起来,重要的是探知他们的时间与行动计划,预作准备,等到他们发动攻势之时,进行反击,并坚决予以挫败。让民众在事实面前认识到他们的祸心,从而赢得民心。
同样,这群反对者们,也在暗中密谋着行动的计划。行动正在酝酿,暗潮汹涌泛起。
一开始,一切都似乎按照计划行事,
这群鼎鼎大名的社会活动家们,都是一时精英,他们高谈阔论起来,实在也都显示出很有识见的神态。
他们正在试图进行绝望的赌博,
他们借口拯救国家免于灾难。
他们生活在旧时的幻想中,已经失去了和现实世界的接触。
神采飞扬的张耳此时觉得很有一种威势,他说:我们已经联络到了各方面的力量,现在需要我们精诚团结,共同为复兴我们各自的国家奋斗。我们必须尽可能地破坏敌人的战斗力,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有意志。
陈余以居高临下的语气说:现在是对这项战略进行考验的时候了,我们必须发起攻势,然后才有更多的机会。
老谋深算的郦食其也谈了他的的“个人看法”,并开玩笑似地问大家,“秦始皇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形貌委琐的魏豹则要求给予他更多的支持。
申阳说:“只要有利于复兴我们的国家,哪怕只有不到一半成功的把握,都值得去做。”这位冒险家显得有点冲动。
武臣说: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不得不去冒一切必要的风险。
他们制定出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只是期待着出现某个决定性的转折点。
他们以为密谋与隐蔽的角落,计划似乎万无一失,不自禁地显出了得意的神情。但是,事实正好相反。
帝国早已经在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所不同的,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的表演。虽然表面上显得一无所知的平静。正如他们的这股暗流在涌动一样,帝国也在悄悄地做出了应对之策,而且悄然展开了网罗。
这确实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危机。对于博弈的双方来说,都是危机重重。
有人密报:最近在大关中地区和东方各地将会发生叛乱行动。
暗流汹涌。
很明显,有人动摇了。
但是帝国的统治者们,却安然稳坐在它新近征服的领土上。
关键并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
只能通过秘密渠道。所以要有非同寻常的耐心。
他们正处在舞台的中央,在各自的位置上尽职地表演着。而项羽正在逃亡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