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路军曹彬旨在歼灭契丹主力并收复幽州,西路军主要是收复各州。潘美的任务很艰巨,但却轻松极了。因为,他有世称“无敌”的名将杨业打先锋,可以坐享其成。
杨业,初名杨重贵,又名杨继业,世代为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土豪,世称火塘杨家。
杨业自幼便精骑善射,使一柄金背砍山刀,深通兵法,广有谋略。
杨业十七岁那年的春天,出门打猎,碰到一个奇女子。
此女子是党顶人,姓折名赛花,世居麟州折家砦。自幼习武不事女工,练就一身超凡的武艺。年方十六,貌美如花,心高气傲,等闲男子,根本不用正眼瞧看。因此,还小姑独处。
折赛花带两个侍女出猎,一箭射中一只大雁。结果,雁却被杨业捡去。
折赛花讨要时,杨业却说雁是他射下的。折赛花大怒,抡起大刀便砍。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杨业一还手,折赛花看出来了,此人武艺精良,不在自己之下。当时抖擞精神,亮出平生所学,大战杨业。
杨业碰到对手,也是心喜难耐,尽展绝学。
几十个回合过去,旗鼓相当。
渐渐地,二人的心里起了变化,由敌对变为欣赏。再偷空一打量,男的雄壮英俊,女的健美妩媚。便由欣赏转为爱慕。
最后,杨业卖个破绽败下阵去,跑到一座小庙躲起来,被折赛花赶到庙里捉住。
细说起来,却是同时射中了一只雁。无疑是天为媒,便互诉衷肠,对着神灵拜堂成亲结为夫妻,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杨业与折赛花成亲后,生了七个儿子,分别名延玉、延朗(延昭)、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长大后皆成虎将,加上英勇善战的夫人折赛花,人称杨家将。
且说北汉刘崇,闻听杨家将的威名,重金礼聘杨业出仕为官,为示恩庞,特赐杨业国姓,姓刘。拜杨业为建雄军(今山西临汾)节度使,守卫北方,屡建奇功,号称“无敌”。
赵官家破北汉,刘崇归宋,杨业闭门不出。还是赵官家亲自登门拜访,感动杨业,开门归宋,复姓杨,单名业,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
潘美与监军王率大军赶到三交,宣圣旨,出兵符,命杨业尽起三交之兵为前锋,自西边的朔州攻起,横扫朔、寰、应、连得三州。契丹边界狼烟四起,警报频传。
萧太后招集文武百官进宫,在开皇大殿会见群臣,商议应对之策。
萧太后携隆绪自殿后门进殿,至御座屏风后,止步不前,倾听大殿里的议论声。
就听见先前反对接纳李继迁的大臣们,纷纷指责倡议接纳李继迁的大臣们,为国招祸,隐约中也抨击到太后。
萧太后听了淡淡一笑,示意司礼太监升殿。司礼太监现身高喊:“皇上太后升殿!”
萧太后在隆绪虚扶下,从容不迫登上宝座坐下。群臣参拜归座,萧太后环顾群臣,微笑道:“众卿家,想来已知道南朝重兵犯境,南京危急,朔、应等州失陷,议议吧。”
耶律斜轸起身道:“太后,宋蛮借故生事,虽气势汹汹,实不足虑。臣与耶律休哥等初步议了一下,由臣与耶律休哥各率五万兵马,分别驰援,定能大败宋军,转危为安!”
“嗯”,萧太后点头,看韩德让:“大丞相,你们以为耶律斜轸等人的建议如何?”
韩德让起身道:“太后,臣与北院枢密使的建议大同小异。只是想东线多增些兵。”
耶律休哥站起来,骄横地一挥手道:“用不着。臣只需要五万兵马,定大败曹彬!”
耶律休哥,字逊宁,应历末,为惕隐。保宁十一年,宋军攻燕(今北京市),他率领援军在高粱河大败宋军,轻骑追击赵官家三百里。次年为北院大王,败宋军于瓦桥关,官拜于越(班次在百僚之上,惯例非有殊勋的贵官不得授)。统和元年,耶律休哥出任南京留守、总领南面军务,着手“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把南面治理的繁荣兴旺。成为契丹第一位出将入相智勇双全的大将,十分骄横,对宋朝军兵不屑一顾。
“别的卿家可有话说?”萧太后笑眯眯地询问。
耶律齐老王爷站起来,大声道:“太后,老臣愿领兵出征!”
萧太后笑着摇头道:“老王爷,冲锋陷阵,是年青人的事,王爷就不要抢他们的饭碗了。大军远征,上京空虚,还有赖于王爷坐镇京师,震慑宵小。”
耶律齐坐下,萧太后见再无异议,便面容一整道:“众位卿家,常言道,天无二日,我契丹与南朝都想做天下共主。如此说来,契丹与南朝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有人说是因为朝廷接纳了李继迁,惹来了宋兵,纯属肤浅之见,愚蠢之谈!保宁十一年,我朝接纳李继迁了吗?宋军不照样大举侵犯!还是那话,契丹与南朝的争斗,是为争当天下共主,不是什么人或什么事所能影响或改变的。既然不可调和,那就打嘛,大打,一战定乾坤!东线要再增十万兵,共计十五万,皇上与本后,要御驾亲征!要通过这一仗,为扫平南朝一统天下,奠定基础!众位卿家,要按照这种思路去想,去说,畅所欲言。”
“太后英明......古今独步......胜我须眉......”群臣由衷地发出欢呼声。
萧太后抬手压下赞美声,淡笑道:“若无异议,本后代皇上下旨。耶律斜轸听旨,命你为诸路兵马都统,统兵五万,杀向宋西路军。不仅仅要夺回朔应等州,还要尽歼宋西路军!”
耶律斜轸躬身道:“臣领旨!”
萧太后继续传旨:“耶律休哥听旨,命你照旧总理南面军务,统五万轻骑直奔南京,咬住宋东路军。待皇上与本后率后军到达后,再发动攻击,力争尽歼宋东路军!”
耶律休哥高声道:“臣领旨!”
萧太后立身道:“点兵出征!”